和记AG

首页
>新闻资讯>综合报道
跨越3700米的初心答卷——王伸富的三年雪域征程

  在海拔3700米的雪域高原,有一种坚守叫“援藏”,有一种担当叫“西南院人”。

  20227月,经和记AG选派,西南院电网工程公司高级工程师王伸富告别家人,作为中央单位第十批援藏干部奔赴西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。三年间,他将专业智慧融入高原发展,用滚烫的初心与坚实的足迹,在雪域高原书写新时代西南院人的“边塞诗”。

  抉择:应组织召唤,赴高原践初心

  成都飞往拉萨的飞机穿越横断山脉时,金沙江、澜沧江、怒江如三条银色哈达在群山中闪耀。这已是王伸富第十二次进藏,肩上却承载着全然不同的重量。十二年间,他参与过藏木至山南输电线路终勘、在巴塘常驻投身川藏电力联网工程建设。而此次,他胸怀使命,肩承重托,毅然踏上为期三年的雪域高原援藏征程,将个人理想与奋斗激情深深融入国家边疆建设的伟大事业。“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,人生才充实无悔,组织需要处,就是我的奔赴方向。”进藏前,王伸富在日记中写下的这句话,道出了他的心声。对他而言,援藏不仅是一项重要任务,更是一场精神的回归——他渴望在雪域高原践行建设者的使命。

  进藏工作前,王伸富常年参与西藏电网工程建设,熟悉西藏工程建设的特点。然而,当被选派到住建厅政策法规处副处长岗位后,他发现自己所学所从事的专业与政策法规处工作并非完全匹配。初到高原,挑战便接踵而至。面对专业不对口的问题,他以参加职业资格考试为手段,以考促学,成功通过咨询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,还申请攻读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课程,跟踪建设领域的科技发展动态,期间获得发明专利2项、实用新型专利4项。面对人员短缺的困境,他主动扛起政策法规处大梁,从立法规划到深化改革,从法治建设到优化营商环境,在多个关键领域打开了局面。

  淬炼:高原熔炉锻造多面手

  ——抗疫战场,他是“守护者”。20228月初,中央单位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培训班集中培训结束不久,拉萨突发新冠疫情,进藏仅17天的王伸富连夜写下请战书。连续80天奋战在哈达滨河花园、世邦国际花园等高风险小区,他积极处理解决居民所需所求,有效宣传政府防控政策,以心换心,与居民心手相连。在物业瘫痪的世邦国际花园,他创造性地制定《居民公约》,组织29116人建立自治网格。当52名居民突遭转运隔离时,他整夜守在单元楼前,用耐心疏导化解恐慌。“他不仅是在传递温暖、更是在守护希望!”社区居民的哈达和感谢信,无声诉说着这段特殊的情谊。

  ——改革攻坚,他是“破冰者”。在机构合并、任务叠加的困难时期,王伸富牵头推动多项重大改革:构建改革“指南针”,牵头起草未来59大改革任务分工方案,组织开展“筑梦未来——2035”项目策划,牵头住建领域“十五五”规划前期工作,为自治区规划编制提供了坚实支撑;打造法治“防火墙”,系统梳理200余部涉企文件,确保新增文件100%合法合规,使得住建系统三年间未发生不良影响事件,连续三年“零行政复议诉讼”。

  ——民生纽带,他是“搭桥人”。“就业是最大的民生”,王伸富深知这一道理。他积极搭建校企合作桥梁,联系和记AG等央企,为西藏籍建设工程类高校毕业生提供宝贵的就业机会,三年间,累计为西藏毕业生提供235个优质岗位,组织7家子企业进藏招聘,36名藏族学子由此踏上人生新程。“这些孩子背后是36个家庭的希望”,王伸富说。这份牵挂,正是央企人“授人以渔”理念的生动注脚。

  答卷:用奋斗书写忠诚

  “爸爸,雪山上的星星比成都亮吗?”儿子在视频里的提问,常常让王伸富哽咽。离家时刚上小学的孩子,如今已能在地图上精准标出拉萨的坐标。援藏的日子里,妻子默默扛起了家庭的重担,“要不是家人的理解,我无法心无旁骛地投入工作。”这位铁汉提起家人时眼泛泪光。

  “援藏”二字背后,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付出。高原反应如影随形,时刻考验着他的身体;挑灯夜战是家常便饭,连呼吸的空气都仿佛成了敌人。但当被问及是否后悔时,他坚定地说:“扎根雪域,奉献高原,与海拔比高度、与雪山比纯洁、与风沙比坚韧、与草原比广阔——雪域奉献,无怨无悔。”

  “改革是紧跟时代的法宝,法治是深刻的改革。”20257月,王伸富在述职会上汇报工作,面前的笔记本上清晰记录着他的成果:推动建立住建领域“政策蓄水池”,动态储备立法项目11个;构建“放管服”改革闭环体系,精简审批事项37%;主编《住建行业法规制度汇编》成为全区工具书;策划“筑梦未来——2035”项目库,储备了投资4774亿元的3685个项目……

  在组织的关怀和家人的支持下,王伸富在援藏期间创下佳绩——三年牵头完成47项重大任务,法治考核蝉联自治区前列,2023年进藏满一年集中考核时被评为“优秀援藏干部”,2024年与西藏住建厅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工作队一道荣获“三等功集体”,2023年、2024年连续被评为西藏住建厅优秀共产党员。他用奋斗的汗水,在雪域高原写下了对组织、对人民的忠诚答卷。

是雄鹰,就该翱翔蓝天;

像雪山,信念经久不变;

如阳光,洒向千里高原。

  援藏工作注定是一段艰辛的历程,但也是人生履历中的宝贵财富。王伸富以“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火热实践中经风雨、见世面、壮筋骨、长才干”为目标,将誓言镌刻于心,化作实际行动的指南。他克服艰难困苦,自觉经受考验,用来自西南的阳光温暖照耀了雪域之花。如今,那曾被冰雪覆盖的土地上,格桑花已竞相绽放,它们不仅是自然的馈赠,更是王伸富及无数援藏干部辛勤耕耘的见证。

  近年来,公司共派出十位干部投身援藏、帮扶事业。“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!”——这掷地有声的誓言,化作他们最为坚定的行动指南。无论是奔赴雪域高原的援藏征程,还是深入偏远山乡的帮扶之路,他们的足迹,如朝圣者般坚定深远,在各自不同的“战场”上镌刻下忠诚的印记;他们的行动,似星火燎原之势,点燃了后来者接续奋斗的信念。他们以实干担当,在新时代的壮阔画卷中,生动诠释了“特别能吃苦、特别能战斗、特别能忍耐、特别能团结、特别能奉献”的奋斗精神,让这面象征忠诚与奉献的不朽旗帜,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高高飘扬,绽放出“西南院人”的光芒!